关于母亲的古诗
你有没有想过,在古代,人们是如何表达对母亲的爱与敬意的?他们没有现代的社交媒体,没有智能手机,但他们有诗词歌赋,有笔墨纸砚,用这些方式将心中对母亲的情感娓娓道来。这些关于母亲的古诗,穿越千年时光,依然能触动我们的心灵,让我们感受到那份深沉而真挚的母爱。
一、游子吟:寸草春晖,报得多少

“慈母手中线,游子身上衣。临行密密缝,意恐迟迟归。谁言寸草心,报得三春晖。”孟郊的《游子吟》是唐代诗歌中的瑰宝,也是表达母爱的经典之作。你或许也曾离家远行,经历过与母亲分别的痛苦,体会过那份深藏在针线之间的牵挂。孟郊用朴实的语言,描绘了母亲为远行儿子缝制衣服的场景,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展现得淋漓尽致。
这首诗中的“谁言寸草心,报得三春晖”更是道出了游子的心声。寸草虽小,但它的心却足以感受到春天的阳光;而子女对母亲的爱,又怎能报答得了母亲如春晖般的恩情呢?这句诗充满了对母亲的感激和愧疚,也让我们更加珍惜母爱,更加懂得孝顺母亲。
二、萱草生堂阶:忘忧之花,母爱之象征

“萱草生堂阶,游子行天涯;慈亲倚堂门,不见萱草花。”孟郊的另一首诗《游子》中,提到了萱草。在中国古代,萱草被视为母亲之花,又称忘忧草,象征着东方女性温柔、含蓄、朴实、坚忍、牺牲奉献的精神。古人认为,萱草可以使人忘却烦恼,忘却忧愁,而母亲正是那个能让人忘却一切烦恼的存在。
孟郊用萱草来比喻母亲,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和敬爱。这首诗中,游子远行在外,而母亲则在家中倚门盼望。萱草花开,游子却无法看到,这更增添了诗中的离愁别绪。萱草,这个充满爱意的象征,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母爱的伟大。
三、墨萱图:慈母倚门,游子行路

元代的王冕创作了《墨萱图·其一》,这首诗以萱草为线索,描绘了母子之间的深情。诗中写道:“灿灿萱草花,罗生北堂下。南风吹其心,摇摇为谁吐?慈母倚门情,游子行路苦。甘旨日以疏,音问日以阻。举头望云林,愧听慧鸟语。”
这首诗中,王冕通过描绘萱草花和慈母倚门盼望的情景,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和愧疚。游子在外漂泊,与母亲联系渐少,心中充满了对母亲的思念和愧疚。萱草花在风中摇曳,仿佛也在诉说着游子对母亲的思念之情。
四、送母回乡:慈母病重,子欲养而亲不待
李商隐的《送母回乡》则描绘了另一种母爱。诗中写道:“停车茫茫顾,困我成楚囚。感伤从中起,悲泪哽在喉。慈母方病重,欲将名医投。车接今在急,天竟情不留!母爱无所报,人生更何求!”
这首诗中,李商隐的母亲病重,他想要送母亲回乡求医,却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如愿。诗中充满了对母亲的担忧和愧疚,也表达了对母爱的感激和珍惜。李商隐的这首诗,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,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,也是最无私的爱。
五、将母:月明闻杜宇,南北总关心
王安石的《将母》描绘了母亲在月圆之夜听到杜鹃的声音,就想起离乡在外的儿子。诗中写道:“将母邗沟上,留家白紵阴。月明闻杜宇,南北总关心。”
这首诗中,王安石通过描绘母亲听到杜鹃的声音就想起儿子的情景,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和敬爱。杜鹃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母爱,王安石用杜鹃鸟来比喻母亲,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的爱意。
这些关于母亲的古诗,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。它们穿越千年时光,依然能触动我们的心灵,让我们感受到那份深沉而真挚的母爱。愿我们都能珍惜母爱,孝顺母亲,让母爱永远照亮我们的生活。